「这次你的强悍终于用对地方了。」心情放松了,元修也终于有心情调笑她,「不是只会套麻袋打人了!」
说到套麻袋麦芽就心虚,只能干笑着,她人生中也不过做了那么一次坏事,居然就被他记了那么久。
不过说真的,她可没后悔。
元修哪里不懂她的心情,没好气地说道:「其实朱千户也不是你想得那么坏,他早就知道是你带人揍他,但他始终没说出来,后来他也用了你们送去的东西,相当感慨,所以也不再怪你了。」
「你们和解了?」
「和解了。」
「那以后还打仗吗?」
「不打了。」元修慢慢收起笑容,说起京中发生的事。「前朝那个腐败的皇帝被一刀砍了,而害死我师父的宦官我也亲手了结了。如今大事底定,新皇即将登基,麦莛很受圣上器重,不过他是个有志气的,拒绝了直接授官,而是要从乡试考起,他有信心凭实力拿状元。」
麦芽笑道:「我们家人天生都少根筋,大弟从小就是我们家最聪明的,否则也不会十四岁就考取秀才,他会有这种自信,我不意外。」
「圣上也问我想要什么官位,我拒绝了。」元修定定地望着她。「你不会怪我没让你当成官夫人吧?」
这回麦芽没笑了,反而扁着嘴儿捏住他的脸。「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欢那样拘束的生活,我也不想你当了官一天到晚和人勾心斗角,打躬作揖,娘就更不用说了,她不只一次表示她讨厌住在京师,所以你拒绝了,我们高兴都来不及,哪里会怪你?」
元修伸手压下她的头,再次吻住她,这次的吻不若先前激烈,而是柔柔的、轻轻的,像花瓣轻抚,像羽毛飘落。
每每他觉得自己爱她,她总能让他更爱她。
「等大军回来,我带你回乡。」他承诺着。
「好。」麦芽贴着他胸膛,「我们回乡!」
*
第十二章 大势已定回故里(2)
一个月之后,阳和卫大军回归,元修早就卸下了卫指挥使一职,朱豪是新的卫指挥使,又有从龙之功,以后说不定还能升任大同府的总兵,但如此骄傲的人见到元修却是毕恭毕敬,让军屯不知情的众人都很是惊奇。
不过一起出征的男人们却对此情形见怪不怪,要知道元修对朱豪以德报怨,还在重要的京畿之战拉拔了他一把,最后把功劳都给了朱豪,这样的恩情再怎么恭敬都不为过。
在元修领着元麦两家离开阳和卫之时,朱豪甚至停了当天的所有活动,让全军屯的人一起来送他们。
男人都舍不得元修,但其余老弱妇孺却是都舍不得麦芽,一行人在卫所外依依不舍了老半天,又哭又笑,一直到再拖下去会让元修等人赶不上下个宿头,彼此才不得不道别。
临行前,元修不知从马车里取出了什么,对着朱豪抛了过去,「老朱,接着!」
朱豪莫名其妙的一接,却发现是一把斩马刀,刀身亮晃晃的,没有一点花纹及痕迹,这正是元修亲手制出的兵器才有的特征。
他惊讶地望向元修,后者只是笑了笑,目光望向北面鞑子的方向,说了一句,「靠你守好大门了。」
大同府在疆域之北,隔着长城外就是鞑子的土地,岂不就是国家大门?朱豪若能成功当上总兵,坐镇大同府,为防止鞑子南下,自然要守好大门。
这样慎重的期待,朱豪当然明白,也扬了扬斩马刀,重重地点了头。
几年前元修被延揽至当时仍是镇西王的封不凡麾下,只有卫指挥使以上的人才能拿到他亲手制作的兵器,如今朱豪虽也到了这个地位,元修却已经不再打铁,朱豪心中不是没有遗憾。
可是为了他,元修又一次开炉,这对朱豪来说是多么重的情谊,他虽然没有把感激挂在嘴上,但心里却是会记一辈子。
元麦两家人离开了,花了半天时间到了大同县,又受到当地卫指挥使热情的招待,过了一夜之后,众人再次启程,沿着桑干河南下,看着水清河畅,鸟飞绿岸,心头很是开阔。
由于他们不赶时间,一路游览风光,甚至在桑干河畔的一处城镇待了两天,这处城镇水道纵横,屋宇精致,居然还有几许江南水乡的风情。
过了马邑,经过阳方堡,便是太原府的地界,众人又在巍峨的宁武关城停留了几日,感叹墙高城深,又继续南下,经忻州至太原。
太原元修已经来了数次,真要说起来,这地界还是他收复的,所以无论是地方官员或较有头有脸的人物,见到他都是客气有加,元修也特地停了几天,带领家人尝遍诸如莜面栲栳栳、荞面灌肠、老豆腐……等道地口味,麦母和赵大娘还兴致勃勃的坚持要带几坛老陈醋回去,元修才带大家告别了太原,走上返家之路。
经过汾州便是平阳府,因之元修如今身分不同,徐知府热情款待,在临汾也停了几日,终于在两个多月后,元修等人才抢在过年前回到了家乡。
原本离开阳和卫时只有三辆马车,现在却硬生生成了五辆,这样的车队一进路底村,自然引起了村民的注意,当众人发现车里竟然是离开许久的元家与麦家人时,整个村子都骚动起来,大伙儿顾不得外头天冷,纷纷包着厚袄氅子就冲出来迎接他们。
「唉呀!元修你们终于回来啦!你不知道,自从你们镇子上的铁匠铺关了之后,家里锅子破了都没法儿补啊!」
「就是就是,我家铁锹都快不能下地了……」
「老麦啊,你们一家回来,我这心里就畅快了!你们不在,这十里八乡的酒我都喝不惯啊!」
「我们都等着麦家酒坊赶快再开门呢,可别让我们失望了……」
村民的热情迎接,让元麦两家的人也很是高兴,连一向温婉少话的赵大娘都加入了大伙儿絮絮叨叨诉衷情的行列,诸如什么林村长过世了,现任村长是他儿子,还有王美秀已经嫁到县里的表哥家,还生了对双胞胎儿子……众人七嘴八舌的说起村中近况,也反过来询问起两家这几年究竟跑哪里去了?
反正天下大定,也没什么不好说的,他们便将元修随当时的镇西王到大同府去的缘由说了,同时也说到如今的圣上便是曾在村里住过几个月的封不凡。
这下子路底村的人都疯狂了,新的林村长直接就想开村祠祭天,把从封不凡到元修这些「杰出村民」的丰功伟业纪录在村志上。
不过此事被元修暂时按下,他们才刚回来,东西都还没卸下,房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损伤要修整,所以不管什么事都等明日再提。
村民见他们的确面带疲色,也自告奋勇要帮忙,于是一大群人一下子分成了两拨,一拨人去帮元家整理房子,另一拨人帮麦家。
幸而两家都是坚固的青砖房,倒没有什么损害,只有屋顶有些瓦片要换,以及屋内的清洁工作,在村人通力合作下,才一个多时辰的时间,屋子里外已经打扫干净,所有箱笼也搬到了屋内,只待两家人自己归整。
「谢谢大家了!这么久不见,明日我们便在前面的广场设宴,和大家一起好好团聚一番,我们两家的长辈说了,今天来帮忙的可是一个也不许少啊!」麦芽笑着送客。
她一向亲和力强,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喜欢她,由她来代表两家说话,众人自是欢喜的应了,要是换成面瘫的元修来邀请,只怕村民会先打个冷颤,开始自我怀疑明天真的要来吃宴,更别说答应得这么干脆。
众人尚未散去,又有几辆马车进了村,而且显然比元修他们雇的那几辆要华丽许多,直直的朝着元家而来,让原想离开的村民们又不走了,全留下来看热闹。
果然,马车在元家门口停下,接着一名中年男子下了车,衣着鲜丽,肤白无须,一开口便是尖细的嗓子,穿透力十足的对着元家大门嚷道:「圣旨到!元修等人接旨——」
屋内的元修等人一听,倒是没有几分诧异,反而苦笑了起来。
其实想也知道,元修离开阳和卫,那是空手来空手去,洒潇的走了,但他立了这样不世之功,又推辞了官职,封不凡岂可能就让他这样离开?再怎么样必要的封赏还是要给的,而且元修还不能不收,否则难道要让圣上一直欠着他这个人情吗?
虽然不管封不凡赏了什么,约莫也抵不过元修一家人帮助他的一切就是了。
于是元修领着母亲妻女,在门口摆下香案,恭恭敬敬地接旨。
宣旨太监早知道元修在圣上心中地位不凡,所以也不敢托大,见一切备齐,便也不浪费时间,直接宣旨——
「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山西平阳府乡宁县元修,骁勇善战,善抚兵士,横扫千军,未尝败绩,于太原一役力歼逆反王泠、高大年,又于京畿护驾,扶植正统,实为邦家之光。今封元修为魏国公,年俸五千石,赐丹书铁券,并赏黄金千两,五彩绸缎十匹,玉堂春瓶一对……」
他劈里啪啦的念了一大串,把一旁跟着跪下的村民们惊得头昏脑胀,想的不是元修当国公爷了,就是元修发财了。
然而大家的臆想还没到尽头,新一波的冲击又来了。
太监念完了给元修的圣旨,亲手颁给了他,然后又拿出了另一份圣旨,展开阅读道:「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山西平阳府乡宁赵氏,贤良淑慧,教子劬劳,施衿结褵,具母仪之德。今封赵氏为一品夫人,钦此谢恩。」
语毕,他将玉轴诰命文书赐给犹在云里雾里的赵大娘,还是麦芽拉着她行礼才没失了礼数。
村民们原想应该就这样了吧,想不到太监竟取出了第三份圣旨,饶是村民们已经受了两次刺激,再看到一次还是惊吓得不行。
太监慢悠悠地念道:「……山西平阳府乡宁麦氏,蕙质兰心,颖悟绝伦,慧心巧思,于阳和卫率众勤敏劳作,筹措军资有功,今封麦氏为清平县主,享宗室俸禄六百石,赏金雀镶红宝头面一对,玉如意一只……」
居然连麦芽都有了册封,方才赵大娘得诰命时,她还能理智的带赵大娘行礼谢恩,但换到自己时,她终于明白被天上掉下来的钱袋子砸中是什么感觉,整个人晕乎乎的,这回还是元修带着她谢恩,才没有出大糗。
之后太监又抬出了一块御书「炉火纯青」的匾额给元修,以赞扬他及赵义一脉的打铁功夫出类拔萃,如此赏赐才算结束。
村民不由围着匾额议论纷纷起来,羡慕欣赏之余更与有荣焉。
元修一家三口倒是顾不得他们,直将宣旨太监送出了门口,临上马车前,麦芽知机的奉上了厚厚的程仪,太监笑咪咪地收了,见四周无旁人,才又慢吞吞地说道:「其实圣上还有一道口谕。」
元修都封到了国公,还能有比这个更吓人的吗?他们恭敬的请宣旨太监宣读圣谕。
但见那太监仍然笑容满面,还拍了拍元修的肩,却不像方才宣旨时那么严肃,反倒像极了封不凡亲自和元修说话时的样子——
「元修你可别以为不领官就没事了,至少要让朕封个爵位,以后传给小安安的弟弟!还有如果朕的将领需要什么护国兵器时,你这魏国公还得出山,千万别给朕又缩了!」
元修听得哭笑不得,赵大娘抿了抿唇还顶得住,麦芽直接噗嗤一声笑了出来,这口谕果然很有封不凡的味道啊!
殊不知那太监看了麦芽一眼,表情相当奇特。「清平县主莫笑,圣上也交代了给你的口谕。」
麦芽愣愣地指着自己。「我也有?」
这回太监不像和元修说话时那般随意,而是双手背在背后,微微扬起了下巴,学着封不凡那有些傲气的模样说道:「麦芽,你这清平县主可不能光领钱不做事,以后要常叫人送来你亲手做的沙果糕、红枣糕、绿豆黄等糕点,红烧肉、过油肉、烤山羊、拔丝葫芦的什么都可以,有新的菜色也别忘了朕的一份,还有最重要的,每季都要送来你做的八宝肉酱一缸,少那一味,朕都觉得用膳乏味得很!」
尾声 坑得纨裤心惊惊
乡宁县有一家铁匠铺远近驰名,就位于辖内的大垛镇,铸出来的铁锅坚固得可以拿去挡大刀,打出来的菜刀可以拿去砍树。
他们什么铁器都做,就是不做武器,不只有邻县的人特地过来打造铁器,就连过往商旅也有不少在这里订货,然后将铁匠铺出来的东西带到别省转手贩卖,渐渐的,大垛镇铁匠铺开始在外省也有了名气。
河南府有名豪富名叫李文通,爷爷是工部员外郎,母族的舅舅也在山西的泽州任同知,这样的背景在京城以外算是极为显赫的了。
这个李文通平时便是个嚣张跋扈的家伙,仗着靠山硬家里有钱,在地方作威作福,平时除了狎妓玩乐,最大的兴趣就是收集各种神兵利器。
有一回他意外见到自家奴仆用的柴刀很是不凡,刀身明亮剔透不说,劈柴毫不费力,劈出来的柴薪直挺挺,边缘连点木屑都没起。
他好奇地要过柴刀来看,头发不小心扫过,居然就被切断了一截,他不仅不生气,反而惊喜万分,让下人取来他珍藏已久的宝刀,然后两刀互砍——
他的宝刀悲惨地断成两截,而那把柴刀丝毫无损。
李文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,连忙向奴仆打听柴刀的来历,心忖能将柴刀都打得这般好的人,要是花钱请他打一把宝刀,岂非绝世兵器?
奴仆其实也是见这把柴刀漂亮,和一个货郎买的,李文通难得有耐心,等了半个月那货郎又来,特地将其请进府细细询问,终于得到那把柴刀是他在乡宁县大垛镇一家铁匠铺进的货,他还说那家铁匠铺的货可不好买,排队时间长不说,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刚好得到那么一两把刀、一两个锅子。
不过这些在李文通听来全都不是问题,他若是前去求刀,只要把爷爷舅舅的名号扔出去,谅对方也不敢不买单,说不定连宝刀的价格都能砍得极低。
抱着这种心态,没几日李文通便由家里出发,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抵达了乡宁县,在县里过了一夜后,隔天他特地穿上绸缎长袍,腰间还别了块玉佩,整个人看上去富贵逼人,这也是他特地想营造出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