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上当然是太子的亲生儿子、先王的亲孙,那些胡说八道的人不安好心。”
当得知牛川王宫内的流言后,她义正词严地说:“奴婢愿到王宫作证,如果奴婢人微言轻,我们还可以找管迁大人同去,他的话总该没人怀疑了吧?”
“管迁?”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汍婆惊喜地几乎要晕倒。“你是说当年的史官管迁?你知道他在哪里?”
“正是他,我也是几年前才知道他就住在青山道……”
于是隔天,婢女将空荡荡的家交给远亲,就随汍婆赶著小马车前往青山道。
因为有人带路,这次汍婆很快就找到了隐居乡间的管迁。
双方略作寒暄后,便进入正题,汍婆将事情始末详细说了一遍。
代国复国、王孙即位的消息管迁已经听说,从汍婆的叙述中,自然明白事情紧急,因此让她们先行一步,说他整理好证物后会立刻上路。
汍婆也觉得分开走比较安全,便在第二天与婢女离开。
为避免路上遇险,她们按照管迁的提示避开大道,沿著山路一路餐风露宿,紧跑慢歇地赶回牛川。
***
云中旧王宫的后山上,拓跋圭双手交握身后,站立在悬崖旁。
离他不远处,是个坍了顶的山洞。
从外表看,谁也不会料到这个不起眼的山洞,竟是代国王宫地库的门户。
他所面对的山脚下,是曾经富丽堂皇的王宫旧址,如今虽已阙坍瓦碎、满目荒凉,杂草中尚存的几间矮屋,也都墙面剥落、门窗破败,但从断壁残垣中,仍能看出往日的恢弘。
看著眼前儿时居住过的地方,拓跋圭心潮起伏。
当年先祖什翼犍的庶长子听信谗言,在这里发动宫廷政变,杀死诸弟和父王。导致代国大乱,让对代国早有觊觎之心的前秦苻坚乘机灭了代国。
年仅六岁的他随母亲逃离此地,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……
几天前,他忽然接到盛乐部将莫题急报,说旧王宫内隐藏多年的地库被毁,留守的老宫女和卫士被杀,凶手逃之天天。
闻讯后,他立刻带兵赶来。开始还以为是库莫奚族做的,后来发现不是。
库莫奚人一向只取牛羊,不要金银珠宝,可是如今这里,先王收藏的金银珠宝差点被劫走,幸好莫题率兵及时赶到,窃贼忙于逃命,只得扔下捆绑好的宝物。
花了两天时间,他们才把死者安葬妥当。拓跋圭令莫题将所有珍宝装箱密封后带回新都,而他则留住旧宫整理一片狼藉的地库,希望从那些文物中,找到有关自己身世的档案,同时,也想寻找汍婆。
据若儿所说,旧王宫是汍婆最主要的目的地。按时间推算,她早该到了才对,也许现在正藏身在这里的某一个角落,他最好能尽快找到她,他不希望看到她发生意外,因为她是若儿很重视的亲人。
可是几天过去,士兵们按照他的要求将所有地方都找了一遍,也将地库内能辨认字迹的竹简一一搜集,让他看过,并没有发现汍婆的踪迹和任何有用的史册。
已经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,可是老妇人会去哪里呢?
第4章(2)
正沉思中,一阵疾奔的马蹄声由山下传来,晏子和柯石立刻戒备地靠近他。
“王上。”当马奔至眼前,马背上的人立刻翻滚下马,对拓跋圭单膝跪下。
见来人正是被他安排去牧场保护若儿的士兵时,拓跋圭神色大变。“你怎么到这儿来了?若儿她……”
看到王上焦虑的神色,士兵急忙说:“不,王姑娘没事,是她让属下前来给王上送信。”
“信在哪里?”听说若儿没事,拓跋圭略感安心。那天将她从拓跋窟咄淫掌中救出后,他当天就安排了自己信得过的士兵前往牧场,并确信他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去那里的责任。可是次日他即接到莫题的信,因而匆匆离开了牛川,也未来得及与她告别,此刻听她送信来,知道一定是重要的事情。
他接过士兵递上以松脂密封的竹筒,从中倒出一截细小竹简。
上面写著──乳娘归,速往武川青山道寻管夫子迁,谨防恶狼。
得知老妇人已经回去,他松了一口气。得知管迁的行踪,拓跋圭十分兴奋,因为记载并见证他出生经过的史官正是管迁,能找到他,不啻是个好消息。
“王姑娘是何时给你这个信简?”他将竹简递给晏子烧毁,询问那名士兵。
士兵正摘下头上的帽子擦著脸上的汗,闻言忙立正站好回答:“昨夜。”
拓跋圭看看他和大汗淋漓的马,知道他是连夜赶来,不由得露出赞赏的笑容。“你是个好士兵!叫什么名字?”
“安超。”
“很好,你去城东找莫题,他会安排你吃喝,休息过后,立刻回牛川。”
“属下愿随王上同行。”士兵恳切地说,但遭到拓跋圭反对。
“不,你得尽快赶回去保护王姑娘。”
安超表示遵令,等他走后,拓跋圭也带著自己的人马离开了旧王宫,按若儿指引的方向,往武川的青山道奔去……
***
武川距旧王宫不过一百多里路,但由于青山道是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子,又位于人烟稀少的大青山北麓,因此他们边行边打听,直到次日午后,才找到管迁的家,然而面对他们的,却是冒著轻烟的破败草屋。
“管夫子是好人哪,干嘛这么多人要抓他,逼他逃走呢?”颓壁坍檐中,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冒著轻烟走出来,站在他们马前,张开没门牙的大嘴抱怨。
“我们不是要抓他。”晏子跳下马走近。“你知道他去了哪里吗?”
“不知道。”老妇摇摇手。“管夫子走了,带著夫人赶著马车走了。”
“还有谁来找过管夫子?”拓跋圭注意到她的言词保留,下马耐心地询问。
老妇人搂紧挂在胳膊上的篮子,里面装著几件显然是从灰烬中捡来的器皿。她用混浊的目光瞟了面前身材高大、貌甚威严的男人一眼,嘀咕道:“还有谁?不就是跟你们一样带刀剑、骑大马的男人吗?今儿天才亮就来了,找不到管夫子,就把气都发在茅屋上。咳,可惜喔,多好的茅屋啊!”
老妇人说完就不再搭理他们,迳自沿著尘土飞扬的小路走去。
一只大乌鸦呼啸而过,在他们头顶盘旋一圈后,煽动著翅膀停落在倾倒的门柱上,瞪著拓跋圭。鸟与人相互凝视,从那褐黄色的眼眸里,拓跋圭仿佛看到一种危险的警示。
尚未细想,远处又传来一声长长的鸟鸣。黑色大鸟嘎声叫著振翅飞起,而它的爪子张开,一件东西从空中坠落,掉在拓跋圭身前。
柯石一把抓起那件东西,生怕是危害王上的暗器!可等看清手中的东西时,他愣住了。“王上,你看这个。”
拓跋圭接过来一看,是顶普通的软帽,帽上有代表拓跋家族的深黄色布条。他的眼神变得凌厉,将帽子扔回给柯石,寒声道:“留著它,一定是他的。”
知道王上说的是谁,柯石将帽子收好,却也纳闷。“长平王现在恐怕连骑马都有困难,怎么可能会来这儿?”
拓跋圭嘲讽道:“何必他亲自动手?拓跋家族内有的是乐意听他指挥的人。”
说完他调转马头,指著天边越来越厚的云层对士兵们说:“要下雨了,我们得赶在下雨前翻过大青山,沿途注意车辙印。”
骏马飞奔,卷起漫天尘土,沉沉马蹄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中。
当他们下了大青山,来到黑河边时,乌云压顶,雷声轰鸣,但天昏地暗间大雨并未降下。
在河边小道上,他们发现了车辙和马蹄印,并从路人口中获知,一队十多人的队伍刚过去不久。
“那一定就是若儿所说的‘恶狼’,看我怎么逮住他们。”
“王上。”
就在拓跋圭想著要尽快抓住那些恶狼时,前方出现了几个士兵。
他勒马停住,等那几个士兵奔来。
士兵们翻身下马,在拓跋圭马前跪下。“属下们奉大将军之令寻找王上。”
原来参合陂太子府同样遭到劫杀,因那儿是王上的出生地,许谦得知消息后,立即亲自率人前往参合陂,并派侍从前来寻找王上、报告此事。
竟有人敢在他复国即位后毁他的家、杀他的人?!
想起在他即位短短几日里发生的事,想起旧王宫凌乱的地库和前史官冒烟的破茅屋,还有那顶有拓跋家族标志的帽子,拓跋圭心头怒火狂烧。
显然,那些凶手并非一般歹徒,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与某些阴谋有关,他们不是为找血统证据而来,而是为了毁灭证据而来,他绝不能让他们得逞。
拓跋圭从腰带上摘下随身玉佩作为信物,递给他的侍卫。“晏子,立刻带著这个去清水河,请慕容家族出兵保护管迁夫妇,他们是我最重要的证人,你把他们送到王若儿处保护起来,我先去参合陂,然后回牛川。”
晏子慎重地接过玉佩,调转马头,朝燕都所在地飞驰而去。
***
劲风疏雨,乌云吞噬了星月和天空,大地笼罩在阴沉沉的雨幕中。
蟠羊山崎岖的古道上,两匹瘦马拉著一辆箱形马车穿越树林,往西而去,车轮与马蹄声在风雨声中显得急促而凌乱。
车轮声渐去渐远,山林中只剩下风吟雨颂。然而,黑暗的雨夜注定不得安宁,又一阵杂沓的马蹄声很快便踏碎了满山单调的风雨声。
一队骑士由远而近,狂奔的马蹄溅起的泥水,泼洒在路两旁的低矮灌木上。
“于大人,雨太大,咱们先找地方住一宿吧?”队伍后面,拓跋鉴抹著脸上的雨水对同伴喊。
“雨大?长平王的脾气更大!如果让证人逃走,你我就没有活路了。”勿忸于族首领于桓不耐地说。
拓跋凿嘟囔著用力催促坐骑,心里颇为懊悔自己当初鬼迷心窍,竟自告奋勇地跟随于大人前来寻找“冒牌王上”的证据。
这么多天来,他们一路折腾,毫无所获,把旧王宫翻了一遍,终于逼问出地库所在,可花了好几天时间,也没有找到那些该死的史册,不过倒是找到不少见都没见过的珍奇宝物。
唉,想到那些宝物,他不禁又怨起了于大人。
都怪于大人固执,把那些人关起来不就好了,可他偏要杀死所有的人,又做得不漂亮,结果让人逃掉,还点燃了烽火台。虽然那个家伙最后也没能逃过一死,但他们却不得不避开莫题军的追击而仓皇下山,连宝物都没能带走。
好在他们后来在参合陂太子府有了点收获,算是不小的安慰。
在那里,他们不仅找到几件值钱东西,还逼问出史官的下落,可是那个受不了酷刑折磨的老妪并没有完全说实话,害他们为找史官走了不少冤枉路。
一阵风将他头上的毛毡吹开,冰冷的风雨令他打了个寒颤,他心情更郁闷了。
刚才他的软帽不小心被一只乌鸦给啄走了,实在是晦气!他咒骂自己的楣运,可是,像他这种人,如果不巴结王叔那样的权贵,又怎能过好日子呢?
“拓跋大哥忍忍吧!”骑马走在他身边的白部刚即位的年轻首领劝慰拓跋凿。他投靠拓跋窟咄同样是为了部落生存,因此非常渴望建功。“于大人说得是,如果村民没骗我们的话,管迁等人一定就在前面,加把劲,我们一定能抓住他。”
“抓到又怎样?这样的鬼天气我们自顾不暇,又怎么带走他?”拓跋錾拉回被风吹到脑后的毛毡,不耐地说。
“谁说要带他走?”于桓冷笑。“死人只适合留在山林。”
“为何要杀他?王上是真的王孙啊!”拓跋凿一愣,他贪财,可并不想杀人,尤其是杀自己的族人和王上。“参合陂的嬷嬷已经证明……”
“证明什么?什么都没有!是真是假,都得由长平王来说。”于桓阴阳怪气地说著,往马腹猛踢一脚,坐骑随即往前飞奔。
他的话把拓跋錾弄糊涂了。由长平王来说?!这话是什么意思?
他看看身边的白部首领,对方投给他一个讳莫如深的眼色后,策马前行。
拓跋錾麻木地跟随著,脑子里回想著这么多天来,他们的所作所为。无论在哪里,他们不是殴打逼供,就是杀人放火,那时他还以为是为了早日查明王上血统,不让人在将来指认他们。
可现在他似乎明白了,他们那样做,并不是要查明真相,而是要毁灭证据。
想到这里,他有点惊沭。看著前头的于桓,心想:不知从参合陂老妪身上抢来的赐名玉牒,是否也被他们毁了?
那可是证明太子是如今王上亲生父亲的证物啊!
他亲眼看到赐名玉牒上面,刻著太子的名字和一个大大的“圭”字,难道有了那样明显的证据,他还敢谋害王上吗?
不,他不敢。可是如今他该怎么办?
雨越下越大,不管他多么担心和后悔,也只能拉紧缰绳,勉力跟上。
淡淡的光线消失在黑暗的树林中,泥泞的小径崎岖难行,浓密的树叶和盘结下垂的藤状植物,不时将冰冷的雨水冲刷到他们身上。
饥寒交迫,人乏马累,树林里不知是否潜伏著野兽,可是为了追赶那辆要命的马车,他们早已顾不了这些。
穿过树林时,前头有人大喊。“大人,马车。”
众人精神为之一振,均往前方眺望,果真在前方山脊上出现了一辆马车。
“大家行动,包围马车。”于桓率先抽出身上的武器。
随著他的呼喊,小领主们率领著他们的随从,向马车扑去。
当车夫看到十几个以毛毡蒙头盖脸的壮汉逼近,瞬间将马车团团包围时,不得不停马,冒雨跳下车,紧护车前道:“小民与贱内因有急事赶夜路回家,还请各位好汉让道。”
“管迁,你真以为能逃得掉吗?”头脸蒙在黑毡后的于桓骑在马上嘲讽地问。
听他直呼自己姓名,管迁知道身分已然暴露,没法再掩饰,好在他已将重要史册安置妥当,因此十分镇定。
“你们想干什么?”他不动声色地问。
“杀!”冷风寒雨中,于桓懒得多说,冷酷地对身边的士兵下令。
立刻,数骑驰来,刀光剑影处,管迁身中数刀,倒卧血泊中。
车门打开,内坐一名四十来岁的妇人尚未出声,已被利刃刺入,当场毙命。
“烧掉马车……”于桓厉喝,但他的命令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。
众人抬头,见一支马队从山谷中奔来,烟雨迷蒙的暗夜,仍可看到马头上飘扬的三角虎头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