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作家列表 > 卫小游 > 护花郎(下) >
繁體中文 上一页  护花郎(下)目录  卫小游作品集


护花郎(下) page 19 作者:卫小游

  之三:

 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,因为情节的需要,必须稍作调整。

  第一点,养老元年(公元717年)入唐的这批遣唐使,其实在当年十月时,便已经获准入京。写祝晶等候时的心情,不知不觉把时间拉到来年的春天了。当时这批遣唐使在唐朝看来,是来朝觐纳贡的,所以得在正月元日前到达长安,以便参加正月朝拜仪式,宣扬大唐的国威。为了如期参加元旦的朝拜,往往遣唐使的海舶出发的季节,是逆风的,因此才容易发生海难。

  第二点,第十次的遣唐使入唐的时间,其实是天平五年(公元733年),也就是距离第九次的遣唐十六年之久;而当他们归航时,已经是734年了。这一批归国的四艘船里,第二船迟至736年才回到日本,第三船漂流至“昆仑”(不知“山昆仑”是何方,可能指肤色黝黑的南洋国家),延迟到739年才归国;第四船则下落不明,可能已经遇难。我出于对祝晶的怜惜,实在不愿意让她苦苦等候,直到年华老去;同时也因为唐代国子监规定入学的最低年龄是十四岁,既然安排了井上恭彦是当时最年少的留学生,所以不得不稍稍调动这一次遣唐与归航的时间,也没有让他们搭上漂流或遇难的船,可以顺利返回日本。

  第三点,吉备真备入唐时,应该是进入“四门学馆”,而非“太学”。但为了区分他与井上恭彦的身分和在日本国内的地位,所以帮他自动升级了。不过,国子学、太学与四门学所教授的内容大抵是相同的。而,也是为了情节需要,阿倍仲麻吕被擢升为“左拾遗”的时间,亦提早了一年。

  第四点,唐代科举的考试内容是一直变动的,大约到唐高占不年间(武后时)才逐渐定案。而早期会试皆在吏部都堂应考,由职六口即的考功员外郎担任“座主”,主持试务,发榜后约半个月内,吏部会举行“关试”,试“身言书判”,决定各进士的官职。直到开元二十四年以后,因为六口即的考官身分太低,缺少公信力,再加上吏部独揽了考试与官吏分配的权力,容易造成不公,因此才改由礼部侍郎主持,从此考试与官吏的考核工作正式分家,开始了后来历代科举皆在礼部贡院举行的传统。而中唐以前,几乎是不举行“殿试”的,晚唐以后才逐渐有帝王喜欢殿试门生。至于“进士科”的考试,中唐时已有许多反对的声浪,但因故都没有废除。到唐玄由不时,进士科第一试考“杂文”,内容以诗赋为主。诗歌的部分,大多考“五言”排律。井上恭彦的“护花”七言诗事件,请当成是特例。故事中出现的诗歌,有古诗、有律绝,但因为我手边的韵书是广韵系统,唐代的韵是切韵,所以可能是有出格的,敬请见谅!

  至于书中日文部分,在大唐开元年间时,日文应该还没有确定下来的表音文字系统,用了现代日语,只是为了突显这篇故事的日本风味。若有误用,也请原斗咏。如今日本是公认保存唐代文化最为完整的国家,包括音乐(如《兰陵王》、《春莺啭》等)、茶道(抹茶)、服饰、建筑风格等,绝对出于唐代这一批年轻留学生的贡献。当然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再拿出来讨论,不过,为了地球的永续经营,在纸价高涨的年代,还是就此打住吧。

  之四:若问我这个故事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?答案是书名。我总共乱乱想了十多个书名,最后经过讨论,选定了诸君所见的《护花郎》。

  本来很随便地暂订成《长安的春天》,嗯,有种大城小恋的感觉。再改,偷偷用了李白的乐府诗《长相思》,取长相思,在长安之意……不满意,再改!却一时想不出贴切的书名。孰料一觉醒来,一个书名蹦了出来,心想不如就取做《到长安当个留学生》吧!嘿,是不是颇有留学旅游手册的感觉呢?

  呃,我想各位读者应该会很高兴最后选用了《护花郎》这个书名。春泥何曾不护花?温柔对待所有人,特别是对祝晶这么体贴的井上恭彦,我想这应是最适合他的书名了。

  谢谢绘制这套书封的德珍小姐,使YASUHIKO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
  写书也写了十年,期间断断续续的,感谢新旧读者朋友们的爱护。老话一句,因为有你们,所以才有我。虽然书写得很慢,还是期待下回再相见喽。
 
 
 
言情小说作家列表: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言情小说